文/編輯部彙整
癌症長期位居於國人十大死因的第一位,又名惡性腫瘤,指的是因為細胞不正常增生,侵犯身體的組織或器官而引起細胞分裂失控的疾病,使得人人聞之色變。乳癌是因為乳房乳腺管細胞或乳小葉細胞產生不正常分裂、繁殖而形成的惡性腫瘤。由於乳房含有許多血管、淋巴管、淋巴結等,因此乳癌細胞可能擴散至腋下淋巴腺,甚至到其他部位如肺部、骨骼、肝臟及腦,嚴重的話會侵害受影響的器官功能,並威脅到患者的生命。
乳癌為女性好發癌症的第一位,死亡率為第四位,發生高峰約在45-69歲之間。隨著生活水平的提高,生活型態及飲食習慣西化的改變,乳癌好發年齡有年輕化的跡象,根據國健局的資料,我國的乳癌好發年齡比歐美國家年輕約10歲。
不過由於醫學的進步,經完善的治療後,第0期乳癌的五年存活率高達97.7%;第一期乳癌五年存活率約95.7%;第二期乳癌約89.1%;第三期乳癌72.3%及第四期乳癌五年存活率降至25.7%。因此可見早期發現早期治療的重要性。
該注意的乳癌危險因子
哪些人需要特別注意乳癌的危險因子呢?根據研究指出:
- 高危險群(致癌相對機率大於4倍):個人有早發性乳癌病史(發病時未滿40歲)、有一側乳房得過乳癌、家族有人在停經前得過兩側乳癌、乳房切片有不正常的增生等。
- 次高危險群(致癌相對機率為2-4倍):個人有乳癌病史(發病時已滿40歲)、第一胎生育在30歲以後、未曾生育者、停經後肥胖、卵巢癌及子宮內膜癌患者、母親或姊妹得過乳癌和胸部接受大量放射線照射者。
- 略高危險群(致癌相對機率為1.1-1.9倍):包含中量飲酒、初經在12歲以前和停經在55歲以後。
建議有乳癌危險因子的人要比一般人更早接受乳房的檢查,以期達到早期發現早期治療的功效。乳癌的症狀包含無痛性的乳房腫塊,乳頭凹陷,乳頭有異樣分泌物(特別是帶血分泌物),乳房外型改變(局部凹陷或突出),乳房皮膚有橘皮樣變化或紅腫或潰爛,及腫大的腋下淋巴結等。如果有以上症狀或是有其他自覺不正常的狀態時,建議儘快到一般外科或乳房外科門診就診。
關懷乳房從篩檢做起
乳房檢查包含乳房自我檢查(停經前建議於月經後3-5天;停經後建議每月固定一天)、乳房超音波、乳房攝影及乳房核磁共振,可詳見第三章的說明。國民健康署提供45-69歲及40-44歲具乳癌家族史婦女每兩年一次乳房攝影檢查,因此即便不屬於乳癌危險因子的民眾,還是建議應該定期進行自我檢查與乳癌篩檢,以多一分安心。
乳癌切片檢查與確診
乳房攝影的檢查結果若為陽性,針對無法確定診斷變化或可能是良性者就需要再進行超音波或其他影像檢查,倘若檢查結果為疑似惡性腫瘤,就需進一步進行切片檢查。第四章介紹的切片方式包含了細針抽吸細胞學檢查、粗針穿刺切片組織學檢查、手術切除切片、真空抽吸切片與核磁共振乳房切片等。切片取得的腫瘤組織經過病理檢查的結果確認罹患乳癌後,便會依照臨床狀況安排血液、胸/腹部電腦斷層、腹部超音波、骨骼掃描等進行全身性評估,以利主治醫師安排後續的治療計畫;第五章的內容將協助病友進行治療的考量。
懷孕期間的乳癌治療原則
如果女性朋友在懷孕期間、哺乳期或生產後一年發現罹患乳癌,都屬於與懷孕相關的乳癌。懷孕相關乳癌常見的特色:分化大多比較差、感染淋巴結、腫瘤比較大、有較高比例腫瘤是荷爾蒙受體陰性、發生時較年輕(小於40歲)。但其治療效果和一般非懷孕相關的乳癌是相同的,所以懷孕時根據周數進行治療時序的調整,並不會增加畸胎的機會,建議生病的媽媽們不要過度擔心,接受標準治療,才能照顧寶寶好好長大。至於孕期的乳癌診斷與治療原則都會在第六章說明,有需要的讀者可以參考。
乳癌的主要治療方法─手術治療
乳癌的治療仍然以外科手術為主,放射治療、化學治療和抗荷爾蒙治療為輔助性治療;術後是否要搭配化學治療,放射治療或是抗荷爾蒙治療則要視腫瘤的期數、手術方法和腫瘤本身是否具有荷爾蒙受體而決定。第七章將會介紹手術治療與術後照護的重點。
目前有的外科手術方法包含:
- 改良式全乳房切除手術:全乳房切除及腋下淋巴結廓清,保留胸大肌與胸小肌。
- 單純性全乳房切除手術:適用於乳房腺管原位癌之患者,手術不包括腋下淋巴結切除。
- 乳房保留手術:部分乳房切除,需配合前哨淋巴結切除術,一般仍需配合放射治療。
乳癌切除後的乳房重建
隨著醫療技術的精進與發展,乳房重建逐漸成為乳癌治療中重要的選項;重建並不會影響後續的治療,也不會影響存活率或後續的追蹤。病友可以考慮在乳房切除的同時接受重建手術(立即性重建),或是之後的時間(延遲性重建)再進行。乳房重建手術的方式則包括以「植入式義乳」或以「自體組織」重建乳房,其優缺點則會在第八章節詳述。建議乳癌病友要與主治醫師進行諮詢與評估,以選擇最適合自己的重建選擇。
乳癌的局部性治療─放射治療
乳癌的放射治療,屬於局部性的治療。乳房保留手術後需要進行局部放射治療,目的在於降低復發的機會;而有些接受全乳房切除的病友,則會視術後的疾病期別,如果是惡性程度較高的病友也需接受放射治療。另外乳癌患者若是有某些區域轉移的情況(如骨頭),針對該區域局部的放射治療,可以減緩症狀、提升生活品質。第九章將會說明放射治療的方法與副作用。
乳癌治療的主力戰將─化學療法
手術後為了減少復發的危險性,就需要進行輔助性的化學治療。但某些手術可切除的乳癌,會於術前進行「前導性化療」,先給予化療待局部腫瘤變小再進行手術。也有某些局部晚期或遠端轉移的乳癌病友進行「緩和性化療」以改善病患的症狀,延長生命。讓化療依據其目的的不同而有不同的療程,進而達到不同的效果。針對化學治療常見的副作用與處理方式將在第十章介紹說明。
HER2陽性乳癌的治療利器─標靶治療
乳癌治療上也發展出具有專一性、副作用較化療低的標靶藥物,在藥物的種類與劑型的運用更多元,提升了療效,也減少藥物注射的時間。但標靶藥物僅適用於第二型類表皮生長因子受體(HER2)陽性的病患,健保的給付標準也需依照淋巴有無受到腫瘤侵犯來判定。因此,標靶藥物治療不只是用藥的選擇,還會面臨經濟上的考量,因此在治療前務必與主治醫師做詳細的討論與規劃。詳細介紹可至第十章瀏覽查看。
ER/PR陽性乳癌的輔助療法─抗荷爾蒙療法
乳癌的輔助性療法除了上述幾種,還有一種適用於乳癌細胞呈現雌性素受體(ER)或黃體素受體(PR)陽性的抗荷爾蒙療法,就是利用特殊荷爾蒙製劑來控制癌細胞的生長,其目的除了在治療乳癌,還包含預防癌細胞轉移、復發。抗荷爾蒙製劑多為口服方式,是否停經也是選擇使用藥物的重要因素。各種荷爾蒙療法之作用機轉不盡相同,將會在第十一章介紹。
乳癌的復發與轉移
乳癌病友在完成治療之後,還是需要定期追蹤,一般在治療後兩年復發的風險較高,建議每三個月回診追蹤;兩年後視病友的狀況調整為每半年或每年檢查一次,達到早期發現問題,盡早治療的目的。第十二章的部分提到,若是發生乳癌復發或轉移的狀況,在治療上會視乳癌的類型、期別與復發轉移的部位來決定。如果是乳房保留手術後的局部復發,可進行手術或放射治療等,而手術無法切除乾淨,會先進行化學治療;也會確認腫瘤的荷爾蒙受體與HER2狀態以擬定治療計畫。遠端轉移就需要利用藥物控制癌細胞的擴散速度,並依照乳癌的病理組織細胞型態決定用藥。
乳癌雖然是可怕的疾病,但隨著醫療科技的進步與新的治療方式不斷更新,只要經由適當的治療,早期乳癌的五年存活率高達9成以上,因此若發現異常千萬不要逃避或忽略,勇敢面對,儘早就醫讓專業的乳癌醫療團體給予協助,才能提高治療的效果,早日康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