勇源專欄

2022-12-14 乳癌術後放射線治療─我能選擇「低分次全乳放射治療」嗎?

文/輔大醫院放射腫瘤科 郭嘉娟醫師
一、台灣女性乳癌流行病學
       乳癌為台灣女性最好發的癌症,多年蟬聯女性十大癌症之首,且發生率逐年上升,根據國民健康署最新公佈之「民國108年癌症登記報告」,全年有近一萬五千名新診斷女性乳癌病患、兩千六百多人死於女性乳房惡性腫瘤。此外,國內女性乳癌發生年齡中位數為56歲,好發年紀為45-65歲,相較於西方國家年齡層高峰在60歲以上,台灣女性乳癌相對年輕化且發生年齡較歐美提早10-15年左右。
       罹患乳癌的危險因子包括年齡老化、荷爾蒙相關因子(初經早、停經晚、未生育、生育年齡晚、未哺乳、服用荷爾蒙藥物)、家族史、基因變異 (BRCA1和BRCA2基因突變)、有異常乳房疾病病史、不良生活及飲食習慣(高油脂飲食、缺乏運動、肥胖)等。
 
二、乳癌術後輔助放射線治療之重要性
       早期乳癌主要治療為手術切除,之後根據手術方式、病理期別及危險因子等,給予術後輔助治療,包括放射線治療、化學治療、標靶治療及荷爾蒙療法等,各有其角色及重要性,以增加疾病控制率並降低腫瘤復發。
       根據大型臨床研究NSABP-06,早期乳癌病患接受乳房保留手術且術後搭配放射線治療,20年追蹤結果與全乳房切除手術之存活率相同,且乳房保留術後有接受放射線治療可以降低2/3局部復發率。再者,2011年 Early Breast Cancer Trialists' Collaborative Group (EBCTCG)發表的統合分析(meta-analysis)研究顯示,乳房保留手術後接受放射治療可降低一半復發機率,且提高存活率,使乳癌致死率減少約六分之一。
       目前早期乳癌病患標準治療為乳房保留手術合併術後輔助放射線治療,而不需要全乳房切除,因此傷口小恢復較快,亦可保留大部分乳房組織使外觀完整良好;國內目前首次療程約有55%乳癌患者會接受放射治療。
 
三、何謂「低分次全乳放射治療」?
       低分次放射治療為每次照射劑量增加,減少總治療次數,可以縮短整個治療療程至3-4週。對於接受乳房保留手術的病患目前最常使用的標準作法是每次劑量1.8-2格雷(Gy),總劑量45-50格雷,視情況局部加強劑量10-16格雷,傳統放射線療程總共需5-7週,此治療方式從1990年至今已行之有年。
       隨著放射治療技術及影像導引方式日益進步,目前發展趨勢為縮小治療範圍與減少放射治療次數。低分次全乳放射治療將每次劑量提高到2.66-2.67格雷,總劑量40-42.5格雷,視情況局部再加強劑量,整個治療療程縮短只需3-4週。接受乳房放射線治療常見的副作用包括皮膚反應、上肢淋巴水腫、乳房組織纖維化、放射性肺炎、心臟血管疾病風險提高……等。
      「低分次全乳放射治療」目前至少有四個大型臨床研究,包含英國及加拿大的第三期隨機對照試驗(START Pilot, START A/B, Canadian trial),追蹤十年的結果顯示,低分次放射治療與傳統療程相比,在局部控制率、存活率、副作用與長期美觀變化等皆沒有顯著差異。最新美國放射腫瘤學會(ASTRO)指引建議低分次放射治療適用於單纯全乳房照射,不需照射局部淋巴结的患者。
       健保署於民國110年6月通過「乳癌術後低分次全乳照射放射治療」納入健保給付適應症為早期乳癌或原位癌病患接受乳房腫瘤局部切除後的輔助放射線治療,並排除淋巴結轉移、遠端轉移、與化療同步進行以及少見之病理型態,提供更多選擇,幫助乳癌患者後續治療。
 
四、結論
       目前研究證據顯示對於適當條件之早期乳癌患者「低分次全乳放射治療」和傳統標準療程相比可達到相同的治療效果且副作用相似,縮短療程減少治療次數能降低患者及家屬的不便和對生活的影響,尤其對於交通偏遠、行動不便或因工作或家庭有時間限制之患者是一大福祉。
       由於醫療及科技的進步,個人化及精準醫療為未來治療趨勢,目前早期乳癌治療效果佳,存活率高,病患也有更多選擇。乳房保留手術後的放射治療,可以有不同的療程規劃,建議和您的醫師討論,選擇最適合自己的治療方式。期許放射治療技術持續進步與醫療團隊的努力能為乳癌治療帶來最大的效益,並減少副作用,同時提升病患的生活品質。



郭嘉娟醫師

現職:
       輔大醫院放射腫瘤科專任主治醫師

學經歷:
       雙和醫院放射腫瘤科專任主治醫師
       台北榮總放射腫瘤科外訓
       林口長庚放射腫瘤科外訓
       輔仁大學醫學系
 
主治專長:
       女性癌症 (乳癌、子宮內膜癌、子宮頸癌)
       頭頸癌、肺癌
       消化道腫瘤(食道癌、胃癌、肝膽胰臟癌、大腸直腸癌)
       泌尿道腫瘤、攝護腺癌、膀胱癌
       立體定位身體放療
       強度調控放射治療、弧形調控放射治療
       安寧緩和治療
       近接放射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