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臺北醫學大學附設醫院大腸直腸外科 魏柏立副院長
在大腸直腸外科門診常會碰到一般民眾神色慌張的就診,主訴排便後擦拭時看到衛生紙有血、或像水龍頭一樣一直流,甚至流血的狀況呈噴灑狀,將馬桶水都染紅了。其實若血色鮮紅,這多半是痔瘡造成的,雖然還是要由醫師評估診斷,但就醫前先不要過於緊張。
過去認為痔瘡是一種靜脈曲張,但其實痔瘡應該是與生俱來的組織構造。它是一種血管性肉墊,位於肛門黏膜下層,由許多血管組織,平滑肌及結締組織所組成,其實每個人都有。而有些人會特別看到它腫在肛門口,是因為長期腹部壓力過大,造成肛門附近的動脈、靜脈血管組織充血腫脹,當腹部壓力變小,這些充血的地方就會消腫,但若長時間讓這些血管及組織反覆充血腫脹,久了後這些血管的彈性會變差,導致血液回流不好,腫脹的血管組織無法消腫,最後就形成肛門口外觀常見腫腫的凸出物—「痔瘡」。
所以前面說到一個重點—「腹部壓力過大,造成肛門附近的血管組織充血腫脹」。什麼情況會讓腹部壓力過大呢?
- 排便不順,糞便太乾太硬,需要一直用力解便。
如果是這種狀況,應該反求諸己,看看自己是否蔬菜、水果或水分攝取不足,未確實採取蔬果579的攝取份量。建議民眾應依自己性別年齡所需,每天確實攝取足夠的蔬果;有些民眾說自己糞便像羊大便一顆一顆小小的,那就是蔬果量不足,纖維質不夠。而纖維質足夠了,也不要忘記補充水分,足夠的水分才能與纖維質作用,讓糞便的質地蓬鬆而容易排出;有些民眾說自己蔬果量確實足夠,但糞便質地卻仍硬硬的難以排出,這通常是水分不夠。另外,現在民眾為了養生,吃全素食的民眾不少,通常我建議民眾,記得要補充油脂,否則糞便仍易乾硬。
- 在馬桶上坐超過10分鐘
有很多民眾喜歡每日固定時間進廁所,然後坐在馬桶上看書、滑手機, "醞釀" 情緒等它(糞便);請改掉這種習慣上廁所的習慣。上廁所時的蹲姿或坐姿都會導致腹部壓力變大,進而造成骨盆腔及下半身血循變差,當骨盆腔及下半身血液循環不好時,肛門附近的血管組織就容易充血腫脹,導致痔瘡發作。建議:有強烈便意感時才進廁所,不要坐在馬桶上 "醞釀" 情緒,整個排變過程要在10分鐘內完成;如果在馬桶上坐了10分鐘仍未排便,或仍解不乾淨,也請起身離開廁所,分次解決(排便)是較佳選擇。另外,進廁所請不要帶書、報、手機、平板電腦,減少坐在馬桶上的時間。
- 長時間久坐
原理跟坐馬桶超過10分鐘一樣:骨盆腔及下半身血液循環變差,痔瘡容易發作。所以請每個小時起身稍事活動,伸伸懶腰幾分鐘也好,減少腹部壓力。
- 增加腹壓的運動,例如:舉重、騎長程自行車。痔瘡發作時,請暫停這些運動。
痔瘡的症狀
痔瘡發作時的症狀不一定都以疼痛來表現,出血倒是較常見;有些患者既不痛也沒出血現象,只感覺肛門處脹脹的,或是偶然在洗澡時摸到凸了一塊腫腫的東西而前來就醫。病人看診聽完醫師說是痔瘡,常覺得不可思議地說:我又不痛怎麼可能是痔瘡?電視上說痔瘡都是很痛的。我告訴病人:因為「痛」比較容易演給觀眾看,「流血」怎麼演?
痔瘡怎麼治療
一般而言,痔瘡都不需要手術,只要它沒有造成患者生活上的困擾:沒有常常出血、疼痛,只要在發作時局部使用藥物即可(痔瘡軟膏或痔瘡栓塞劑擇一使用);如果發作次數頻繁、出血厲害,已影響到日常生活照顧、甚至貧血,再考慮接受手術治療。通常我都告訴病人,當上述那些症狀已經達到讓你深惡痛絕、欲除之而後快的地步時,就是最適合手術的時機。而有些病人雖然有上述症狀,但他可以與其和平共存,自己已有因應改善症狀的方法,不手術也是可以的,因為痔瘡不是癌症,放著不開刀也不會變成癌症。
另外,有患者就醫說痔瘡把肛門堵住了造成排便不順,要開刀切掉它,這也是錯誤的,痔瘡不會把肛門堵住。通常是民眾本身排便不順,糞便太乾太硬,一直用力或在馬桶上坐太久,才會造成痔瘡發作腫脹;所以要改變的是看看自己蔬菜、水果或水分攝取夠不夠?在馬桶上坐超過10分鐘嗎?還有民眾要求進行痔瘡手術,是因為覺得肛門口突出一塊肉很醜,所以想要手術切除,這些都不是手術的適應症。
痔瘡切除手術會將過多的腫脹組織切除,但術後肛門處仍會保留一些皺褶性組織,不會修至完全平整,因為若修除到完全平整,等傷口癒合後,會出現肛門狹窄過緊的問題,造成排便困難、疼痛。所以假如沒有非手術不可的適應症,不需要為了美觀與否的問題進行手術。而且痔瘡手術術後疼痛是有名的,甚至比腸癌手術術後還要痛,尤其是術後第一週。而坊間有些標榜自費無痛痔瘡手術的院所,手術返家後無痛成效則尚有待商確。
通常痔瘡手術都不是我給病患的第一個治療選項,與其考慮開刀切除,我都會建議病人有症狀時先使用藥物,然後改變飲食習慣及生活作息以降低痔瘡發生的頻率;因為排便順暢,就不會用力解便也不用在馬桶上坐很久,肛門血管充血腫脹的機會自然就降低了。此外,國人飲食習慣中,嗜辣民眾不少,還有應酬場合中大量飲酒的情況,如果痔瘡頻繁發作的民眾,請戒吃辣及飲酒的習慣,因這幾項因素都會讓血管充血腫脹,加重痔瘡發作的頻率。
生活中也許仍有其他生活習慣或運動會造成痔瘡頻繁發作,民眾可自行檢視自己的生活型態及飲食習慣並調整改變,如果上述條件都做到了,而痔瘡還是頻頻搗蛋,除了藥物舒緩症狀,可能還是需要手術治療。
【作者介紹】
魏柏立醫師 Po-Li Wei
現職:
- 臺北醫學大學附設醫院 院長室 副院長
- 臺北醫學大學附設醫院 外科部 大腸直腸外科 教授
- 臺北醫學大學 醫學院醫學系外科學科 教授
- 台灣內視鏡外科醫學會 理事長
學歷:
- 國立台灣大學醫醫學系 學士
- 臺北醫學大學醫學研究所 博士
經歷:
- 臺北市立萬芳醫院副院長
- 臺北市立萬芳醫院大腸直腸外科主治醫師
- 恩主公醫院直腸外科一般外科主任
- 敏盛醫院直腸外科一般外科主任
專長:
- 大腸直腸及肛門疾病
- 頑固型便秘的治療
- 直腸癌的達文西機械手臂手術
- 直腸腫瘤無痕微創手術
- 大腸癌的微創手術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