勇源專欄

2015-07-09 內視鏡乳房手術

目前台灣近年來乳癌患者有增加的趨勢。平均每年新增案例約一萬例(包含0期癌),其中九成九為女性,但其實乳癌若能早期發現,早期治療,0期癌及1期癌患者治癒率可高達9成以上,但是,即使保全了生命,乳房手術帶來的身體形象損傷及心理受創,對女性患者的衝擊依然無法估計。

而乳癌手術的進步,在近三十年來,以微創為主,隨著內視鏡乳房手術問世,乳癌患者身體形象的受損減低,因而有更好的生活品質,不但傷口較傳統手術小、復原快外,療效更與傳統手術相當,是乳癌患者另一項新選擇。

目前臨床上乳癌篩檢以乳房攝影及乳房超音波為主,但由於仍有偽陰性的可能,因此敏感度更高的乳房專用型磁振造影系統,能有效提高乳癌篩檢率,及協助臨床醫師診斷乳癌患者是否為多發性病灶,有助於選擇手術方式,早期治療,提高生存率及維持生活品質。目前乳房專用型磁振造影系統並未全面普及,而且健保還尚未通過給付,患者需另外自費接受檢查。

傳統根除性乳癌手術,會切除胸口的肌肉及腋下淋巴結廓清,不但會降低患者手部的活動力,也會讓患者的身體形象嚴重損傷。因此,有了改良性根除性乳癌手術以及前哨淋巴手術的發展,保留患者的胸肌,讓手術範圍能夠縮小。但隨著醫學不斷的進步,目前的乳癌手術趨勢是以局部切除為主(部分切除手術+電療),而它的療效等同於傳統的乳癌全切除手術。但是亞洲地區女性因乳房的體積較小,不像歐美女性普遍乳房較為豐滿,執行局部手術切除後,乳房形象較能維持,就算執行局部切除手術後,還是會造成一定的外觀損傷,因此為了克服以上的困境,而有了內視鏡乳房手術的發展,並搭配同步重建,來減少身體形象的損傷。

內視鏡乳房手術與腹腔內視鏡最大的不同是,腹腔內可使用充氣的方式將腸道間的距離分開,但由於乳房皮膚及乳腺之間並沒有體腔,所以在執行內視鏡乳房手術時,除需要有特別的內視鏡器械外,還需要臨床醫師以「手工」的方式將組織分離,不但較傳統手術費時,臨床醫師也需要先受過相關的訓練,有較長的學習曲線。

內視鏡乳房手術不但可以帶給患者傷口小、復原快,且保留大部分的皮膚組織,較佳的手術後重建的效果外,經過研究統計,內視鏡乳房手術並不會影響腫瘤的廓清程度,在慎選患者的前提下,療效與傳統乳癌手術一樣好。因此,為能將內視鏡乳房手術的技術帶回台灣,嘉惠乳癌患者,筆者台北醫學大學附設醫院乳房中心梁宏華醫師,2011年先後到日本國立中央病院及日本龜田綜合醫院乳房中心受訓,讓台灣患者也能夠享用最先進的內視鏡乳房醫療技術。

然而,哪一類型的患者較適合執行內視鏡乳房手術?在術前須審慎評估,內視鏡乳房手術較適用在原發性腫瘤小於5cm(T2以下)的患者,但若能選擇2cm,T1以下的患者,效果會更好。另外,也可用在乳癌零期癌或乳癌基因帶原的患者身上,做預防性的全乳房切除術。

而局部過大的腫塊或乳癌有皮膚侵犯的疑慮時,由於有較高的局部復發率,因此建議建議術前在乳房核磁共振檢查下,確認乳房腫塊及皮膚間要大於1cm的間距,而術前明顯有淋巴轉移的患者,仍可接受內視鏡乳房手術,但同部重建時,需注意可能有復發率較高的疑慮,也可考慮先以內視鏡乳房手術治療,保留胸口皮膚,日後追蹤無復發再行重建手術。

內視鏡手術可以安全的應用在乳房切除手術,且傷口是在腋下及乳暈旁,較有可能達成微創及無疤痕手術。而目前內視鏡乳房手術是與整型外科醫師共同合作,將根除癌症及術後重建同步進行,未來內視鏡手術以及整容式乳房手術將是主流,嘉惠病患及社會。


專欄專家/撰稿:梁宏華醫師 (台北醫學大學附設醫院一般外科、乳房外科主治醫師/輔大診所乳房外科醫師)

內視鏡乳房手術
內視鏡乳房手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