勇源專欄

2024-10-15 我的未來是夢?不是夢?—談年輕罹癌議題 (主題1:復發的隱憂)

文/洪歆 諮商心理師
       這次門診,進來的是一位年輕漂亮、打扮活潑的女生,看起來生活過得很不錯,是那種你走在路上經過身邊,不太會把癌症和她做連結的人。她開始娓娓道來近況,「心理師,最近我壓力很大,睡不太好,我覺得一直很擔心自己的身體…….」
       癌症年輕化,逐漸成為趨勢,罹癌的年齡幾乎越來越早,也許也是靠著國民對癌症篩檢及衛生保健的重視,越能早期發現。然而每個年齡層都有不同的階段性任務,此篇文章提的年輕族群,指的是成年到中壯年時期,大約在20-45歲左右,這個年紀正是熱情追求人生夢想的時候,罹癌對他們而言都會是個突如其來的重擊。
       讓我們想想,年輕癌友可能常面對的困擾:
  1. 身體的變化:經過治療後,身體難免會有些改變,例如腸胃不適、體力變差等,就是很多病友所說的「大不如從前」的感覺。
  2. 外觀的在意:有些治療後,可能會落髮或有明顯消瘦的外貌,但這種和身體變化又不一樣的是,在沒有明顯外貌改變的情況下,也會極度在意別人看我的眼光,主要是因為看自己時,會覺得已經不再像過去一樣的樣貌了。
  3. 生活的影響:因為身體種種的變化,可能影響生活作息,連飲食都變得小心翼翼,深怕不小心吃錯甚麼而讓疾病惡化,連和朋友聚餐時都無法像過去依樣的享受。
  4. 生涯的決定:年輕就是有夢想、就是要有衝勁,但罹癌後、不敢給自己太多壓力,而對未來有所卻步,影響了生涯的選擇,只希望平淡過生活。
  5. 關係的改變:過往研究指出,如果有穩定的依附關係可以協助病友順利度過癌症治療歷程,然後這個階段往往還是以工作為目標,就算是有家庭的癌友,小孩都偏年幼,所以在家庭關係方面是希望以不影響對方為主,只能先顧好自己,然而在身分或角色上就會影響到原本該盡的責任義務,而導致一些衝突及自我矛盾。
  6. 心理的起伏:很多人都說罹癌後心思會變得過度敏感,可以理解的是身體的失控感,帶來心理上無法言喻的衝擊與痛苦,與其說敏感,我想更多的是自己都無法整理的複雜情緒,不論是要面對反覆檢查的壓力,還是隨時可能變化的身體狀況。
       年輕族群面對罹癌,有一說是治療反應效果更好,身體恢復的速度也比老年人快,但無論治療療效如何,或是還在早期發現的階段,罹癌就是罹癌,很多時候在前來求助的病友中,零期病人的心理衝擊比末期來得更大!那麼,面對這麼多的擔憂衝擊,我們可以怎麼辦?
一、專注於當下:無論生活吃喝,都要專注在當下,我可以做甚麼、我想做甚麼,很多人在日常生活中會擔心未來會不會疾病惡化等等,建議大家認真地把力氣花在「此時此刻」,反問如果我們連現在都過不好,怎麼有更美好的未來呢?
二、自我對話:因為年輕,總有許多的想法,無論是好的壞的,鼓勵病友能嘗試多些自我對話,每天有一點自我獨處安靜的時間,問問自己「我今天過得如何?我欣賞或感謝自己甚麼呢?」也可以多問問自己的擔心為何。多些自我對話,幫助釐清自己想要的是甚麼!
       文章開頭的女性病友,談及對身體的擔憂,其實是因為老闆一直要她晉升、擔任更高的職務,她覺得目前工作做得很好而抗拒這樣的安排,但我心裡也很好奇:「她真的願意放棄這樣的好機會?」於是問她:「如果沒有生這場病,妳會答應老闆?」她毫無疑惑地說:「會的!」我們對看都笑了,但微笑中帶著淚水,許多的心疼、無奈感慨在眼淚中打轉,於是我回覆她:「無論是否碰上癌症,無論妳有多少的憂心害怕,妳都值得擁有妳想過的生活!」
 
【作者介紹】

洪歆 諮商心理師
曾任:
       台北醫學大學附設醫院癌症中心諮商心理師
 
學歷:
       中原大學心理系
       實踐大學家庭諮商與輔導系所碩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