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期兩個多月,「2015乳癌病友支持團體工作坊」的系列課程,為提供乳癌病友個別化的諮詢協助與身心靈的關懷,透過復健、營養、身心療癒等主題,在團體的凝聚與關懷當中,建立個人化的自我照顧模式與積極正向的態度,陪伴病友度過抗癌的歷程。
本篇專欄由余璧如營養師,帶您一同了解營養飲食的選擇方式,余老師也在文章中寫下了對本次課程的授課感想,不妨讓我們一起透過文章,重溫當時與病友姐妹們一起分享的營養知識吧!
這次演講乳癌治療後營養的選擇是小組討論和工作坊的模式。第一堂是針對飲食的迷失和治療後食物的選擇為主軸,第二堂課是以動手自己做飲食,以多蔬果的得舒飲食為創意點,且注意營養的均衡。我在這群學員姊妹們得到許多的感動,她們認真上課與發問外,也在乎家人的健康,對於食品安全更是注意。營養的選擇只要抓到重點,在治療期過後,期待過得更健康與美好。這次分為以下幾個重點:
一、自我營養健康評估:
先了解目前的營養狀況才能對症下藥,所以沒有一套食譜可以完全的套用在每個人的身上。首先要評估的是身體質量指數(BODY MASS INDEX)是在理想範圍,或過瘦或過胖,才可以確定營養補充的方向。
二、飲食迷失:
有些飲食的方式會造成困擾,飲食太多限制或改變常是營養不良的主因。很多的禁忌是不需要的,研究中乳癌跟飲食沒有絕對的因果;美國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醫學中心曾進行乳癌營養干預研究,結果顯示,有營養師指導、控制飲食的病患,比依照原來飲食的病患,復發率降低24%。所以詢問專業有證照的營養師,找出一個適合自己的飲食模式是重要的。
三、營養份量:
這是比較困難的地方,食物要吃得對且吃得夠,所以食物的份量六大類食物可以按圖表認識一份的大小,知道該吃的份量;熟能生巧,是進階需要學習的地方。
四、飲食的試做:
自願帶來的食物,每個人都有特色。都有好的健康因子和愛心在食物中,大家都可以互相討論烹調技巧與增進自己對食物的樂趣是重要的目的。值得注意的是比較輕瘦的身材,煮的食物要增加高蛋白與熱量。而希望減重的則要注意整體熱量和減少油脂的量,且要注意的是均衡的六大類食物是重要的。在試做中我們請善食中心媽媽食驗室孫瑋騰研發主廚,示範含六大類的食物的一道食譜。簡單方便好吃,大家非常有天份!我們在附圖上有介紹做法和訣竅,很欣賞大家的創作和帶來的食物,當天大家都是餵飽且愉快有自信的回家。
希望我們這群正向且健康的姐妹可以成為一個小小的種子,告訴其姊妹不要怕,大家手牽手高歌一起走過。
分享一個小故事:
生活是一種選擇方式。有位在希特勒納粹時代被迫害的心理學家,在生活與身體都受到不公平的對待時,他看到許多人選擇在這絕望的生活中放棄。但另一群人卻保持平靜還能安慰及鼓勵一樣受苦的人,讓他產生正向和研究的力量,後來他發現這群人比較容易度過難關,還能創造新的生活。當他撐過納粹的魔掌後,在惡劣的環境中,弗蘭克運用自身的感悟得到的啟示,發覺人性中最可貴的一面,那就是「選擇自由」。並凝縮為「意義治療法」,這一創舉成為二十世紀存在主義哲學的偉大發明。
註:感謝勇源輔大乳癌基金會人員全程參加及輔仁食品營養系老師與學生的協助下完成這兩次的課程。
專欄專家/撰稿:益富營養中心主任 余璧如營養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