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己都不想被醫好的病人最難治」!筆者在從事乳癌病友瑜珈指導的過程中,看到也感受到每一位病友對生命、對健康的真切渴望,那份熱情是對生命的追尋、也是一份支持,更是戰勝自己的一種決心。看到病友們豁達式的堅強,讓筆者捫心自問…什麼病最難治?是癌症嗎?不,只有自己不想被醫好的病人,最難治。
2015年癌症治療排名被評為全美第一位美國得克薩斯大學安德森癌症中心(University of Texas MD Anderson Cancer Center, Houston, Texas, USA) 指出,將手術後的乳腺癌患者分成兩組(總計62名),實驗組每周進行兩次瑜伽訓練,對照組不參加瑜伽訓練。6周後,參加瑜伽課程的癌友,不論在行走、爬樓梯和提重物方面都明顯比對照組好,且傷口癒合和精神狀況良好。
癌友是非常適合持續練習瑜珈的!透過體位法的練習我們可以刺激乳腺組織的活動,也可以防止手術傷口疤痕攣縮以及患側手臂的腫脹。科技所帶來的便利讓人們身體的活動機會越來越少,走不出去的身體連同的桎梏了我們的心,最終導致身、心方面的失調。瑜伽是心身合一的健身方式,瑜珈讓我們的覺知回到了身體,透過重新對身體的傾聽和教育來瞭解自己,進而得到適當的調整與療癒。
瑜珈怎麼會有那麼大的魔力呢?因為瑜珈是一門探究身心關係和體悟身體智慧的科學,它可以深入癌友(甚至是所有人們) 心理層面上所需要的支持與關懷。
透過下圖我們除了看到了瑜珈的體位法之外,到底還看到了什麼?透過瑜珈動作的施展,我們實際的探訪身體,深層的進行身與心的對話。好比說,從圖片我們從人與人之間的關係裡看到兩人之間相互的支持(support) 與信賴(trust),我們看見了自然(nature),看見了放下(let go),看見了放鬆(relax),看見了交付(yield),看見了當下的存在(being in the moment)。而當我們是自己一個人在練習時,這墊子上的練習,也就轉而成為自己與大地之母的互動。以上種種均是希望現代人在物質充斥的忙碌步調中,透過經驗,透過覺醒,尋回有心性的身體。
在瑜珈課裡,指導員會依據術後復健運動的目的來設計瑜珈課程,期望可以正確有效地促進患側手臂黎巴的循環,恢復肩關節的運動機能,並適時的預防軟組織沾黏。期望癌友們透過瑜珈所帶來的復健、所帶來的身心靈整合獲得喜悅的心靈、自信的人生以及健康的身體。願平安喜樂降臨在每一個願意相信的自己,Namaste* !
*註:Namaste是印度人常用的招呼語,見面時雙手合掌於胸前,然後輕微地前傾點頭,有問候的意思,也代表感謝的心。 若想表示深沉的尊敬,會將雙掌的手指抬至額前輕碰眉毛,也就是神秘的第三隻眼的位置,或將手完全高舉過頭,將意識集中於頂輪穴。 字根「namas」在梵語中有「禮敬、鞠躬、歸(皈)依」的意思,中文翻為「南無」,Te則代表「向您」之意。
說「Namaste」時,不僅僅是口頭上的致意,也是一個祈禱式的手印,相連的雙手代表著精神與物質的相遇,兩個小宇宙的結合,也是一個靈魂向靈性層面的另一個生命表達敬意。
專欄專家/撰稿:姜家鳳老師 (瑜珈老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