勇源專欄

2018-04-19 女性骨質疏鬆預防

文/ 楊友仕 輔仁大學附設醫院婦女醫療副院長
 
一、什麼是骨質疏鬆?
  骨質疏鬆的原文是「Osteoporosis」;“osteo”是指「骨頭」的意思,而“porosis”則是「多孔」的意思。因此顧名思義,骨質疏鬆是指骨質密度降低,使得骨骼的微細結構破壞並導致骨骼脆弱,進而增加骨折的危險性。

  「骨質疏鬆症」目前已列名全世界第二多的流行疾病,發生率僅次於心血管疾病。根據一項台灣全國在2005到2008年的調查,50歲以上女性骨質疏鬆的盛行率是38.3%,值得大家重視。


二、為何會發生骨質疏鬆?
  一般而言,成年人在35歲以前骨質密度達到最高峰,爾後隨著年齡的增加骨質大約每年以0.5~1.0%的速度在流失(年齡及老化因素)。女性到50歲以後由於卵巢功能衰退而不再分泌女性荷爾蒙,骨質流失的速度每年更加快到1.0~3.0% (荷爾蒙因素)。此外,如:鈣質的攝取不足、菸酒過量、缺乏負重性的運動…等,亦可增加發生骨質疏鬆的風險。


三、骨質疏鬆會造成什麼後果?
  由於骨質疏鬆在早期多半沒有明顯症狀,因此也容易被疏忽。大部分的病人常因跌倒後發生骨折,經過檢查才知道有骨質疏鬆的問題。骨質疏鬆所造成的骨折多發生於髖關節、脊椎、和手腕等地方,嚴重時可能導致終身殘廢且增加死亡的風險。

  根據衛福部中央健保署的資料顯示;65歲以上發生髖關節骨折的長者,2009年一年內的死亡率在男性為18% (相對於沒有骨折者為3.6%),在女性為11.2% (沒有骨折者為2.8%),死因多以長期臥床所引發之感染為主。骨折病人除了耗用大量醫療資源之外,對於整個家庭或社會造成的負擔亦不小。


四、骨質疏鬆可以診斷嗎?
  以「雙能量X光吸光式測定儀(DXA)」來檢測骨質密度,是世界衛生組織所認可的骨質疏鬆診斷方法。檢查時應同時測量腰椎及髖骨兩個部位,一次費用大約600~1,000元。若50歲以上女性及停經後婦女,正在接受骨質疏鬆症的治療和追蹤者,則可以申請健保給付。


五、骨質疏鬆如何預防?
  常謂預防重於治療,要預防骨質疏鬆在年輕時(35歲以前)要多存些骨本,中年以後每天要攝取足夠的鈣質,改善不良的生活習慣以減少骨質流失,以及要預防跌倒。


飲食方面:
  根據2005~2008年國民營養健康狀況調查,發現國人每日鈣質和維生素D的攝取普遍不足,而鈣質和維生素D是維持骨質密度正常的重要元素。國際骨質疏鬆學會建議,50歲以上的女性每日應攝取鈣質1,200毫克及維生素D 800國際單位來預防骨質疏鬆。高含鈣飲食以乳類製品最方便取得,其他如:豆類、小魚干、海帶、金針、芝麻、以及深綠色蔬菜亦含有豐富鈣質。維生素D的來源有蛋黃、海魚、維生素補充劑和照射陽光等。


生活作息方面:
  維持理想的體重非常重要;體重過輕會加速骨質流失,過重則可能增加骨骼的負擔。停止吸菸(會降低骨質密度)或飲酒過量,避免喝大量咖啡等。居家環境應有充足的照明,要保持地面乾燥或鋪設防滑墊。易跌倒的地方(如浴室、廚房、樓梯)要加裝扶手,避免跌倒骨折。


 運動方面:
  適當的戶外運動、陽光曝曬可使皮膚活化維生素D,加強腸胃對鈣質的吸收。負重的運動,如:走路、慢跑、爬樓梯等,可以增加骨質密度以及增加肌力。此外,有些可以提升身體平衡的運動,如:太極拳、腳踏車等,可以防止跌倒及骨折的發生。運動時應視自己的狀況適量的進行,並隨時注意運動時的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