勇源專欄

2019-03-12 中醫輔助緩解乳癌患者化放療副作用

文/ 陳玉娟 台北醫學大學附設醫院傳統醫學科醫師

  乳房是女性第二性徵的體現,不只影響體態美觀,吸引異性、影響自信以外;更有分泌乳汁哺餵下一代的功能。乳房的發育受著荷爾蒙的影響,如果長期暴露在環境荷爾蒙中、高油脂飲食、或乳癌家族史、以及長時間情緒壓力下,非常容易產生癌變。

  乳癌為我國女性好發癌症排名第一位,相較於歐美國家,台灣乳癌好發年齡比歐美國家早,約在45-69歲之間,以45-49歲每10萬名婦女發生144人為最高,其次為50-64歲的142-140人,而且乳癌發生率年年上升,居十大癌症發生率排行榜第一名!然而隨著醫療的進步,乳癌的治療效果也大大提升,在第三期以前都有一半以上治癒的機率。一旦發現異樣,不要諱疾忌醫,也不用過度擔心,早期發現早期治療,一定可以達到理想的治療效果。

  乳癌屬於中醫學的“乳岩”、“石癰?”、“乳核”、“乳痛堅”、“乳毒”、“乳疽”等範疇,歸在中醫外科裡。《外科正宗》說:“乳岩由於憂思鬱結,所願不遂,肝脾氣逆,以致經絡阻塞,結積成核。” 婦女乳頭屬肝,乳房屬胃,脾胃互為表裡,憂思鬱怒使肝脾兩傷,肝失疏瀉,氣鬱化火,脾失健運,痰濁內生,以致痰熱搏結,經絡痞塞,阻滯日久,結滯乳中或氣機鬱久化成毒,以致氣毒壅盛,瘀毒內結而成本病。從中醫的角度來說,乳房的疾病與經絡、臟腑和氣血有很大的關係。

  目前治療方法多以外科手術切除病兆後,輔以化放療鞏固療效,而且正規的治療在目前看來是最穩當而且有效的。然而在治療過程中,因為個人稟賦的不同,或是心理的恐懼、焦慮,或是藥物的副作用,會引起倦怠、筋骨痠痛、腸胃道不適、免疫力低下或失眠、潮熱、心悸,以及口腔潰瘍、皮膚潰爛,末梢神經病變引起腫脹麻木感等問題影響生活品質。除此之外,很多病友是因為骨髓抑制導致白血球過低或紅血球不足,或肝功能異常,副作用不堪負荷,以至於治療療程無法持續。此時藉由中藥的介入,提升血球數,改善生活品質,乃至於增加藥物治療的效果,可以達到醫、病雙贏的結果。

一、倦怠、免疫力差、白血球或紅血球低下時,可酌量使用補氣茶飲:黃耆20克,紅棗5克,枸杞10克,陳皮5克,加600C.C.水煮開後飲用,可增強免疫力。不過如果有發燒、傷口發炎、感冒鼻涕黃稠的情形不可使用
二、口乾舌燥、嘴破、胸脅滿悶脹痛,情緒抑鬱,疏肝養陰飲:麥門冬20克,五味子5克,金銀花10克,玫瑰花5克,青皮5克,加600C.C.水煮開後飲用。適合放療期間及前後使用,減少輻射傷害。
三、失眠,焦慮,潮熱、盜汗,清心安神飲:浮小麥20克,甘草5克,紅棗5克,百合8克,蓮心1克,茉莉花3克,加600C.C.水煮開後飲用。亦可改善荷爾蒙療法引起的更年期症候群。
四、手術後淋巴循環不良,手腫脹疼痛,散腫消瘀湯:夏枯草15克、海藻5克、昆布5克、青皮5克、金銀花10克、丹?10克,1000c.c.水煮滾後飲用,消除肢體腫脹,促進淋巴回流。
五、食慾不振,消化不良,開脾益氣飲:陳皮15克、茯苓15克、白朮5克、神曲5克、洛神5克或用山楂取代,亦可加少許烏梅,600c.c.水煮滾後飲用。促進食慾。

   
  除了以上的茶飲以外,因為人是有機體,中醫是講究體質的調理,每個人可能有多個證型混合,而且在不同的治療階段,也會有不同的症狀出現,也需要相應的中藥處理。如果對自己的身體狀況有所疑慮,還是請教信任的合格中醫師再使用。
       
  因於時令,利用春季養肝,夏季調理心血管與脾胃,秋天保養肺臟,冬天滋補腎氣,在冬至過後依身體狀況適時使用黃耆、黨蔘、白朮、茯苓、山藥、蓮子、熟地、紅棗等藥材搭配食材進行調理,可以讓精神更飽滿、更有精力接受治療及生活的挑戰!
       
  另外,中醫認為藥食同源,從日常食物裡可以得到足夠的營養,便是”補”。平時可適量食用豆漿、蕃茄、薏仁、燕麥、紫菜、海帶、芝麻、無花果、綠茶等,少吃油炸、紅肉、醃製品、含荷爾蒙食物(雪蛤、紫河車等)。還有,中醫強調身心合一,情緒調暢,積極樂觀的態度,加上適度的運動,瑜珈、太極、導引等都是很適合的運動,最後調整心境,減輕工作及情緒負荷,擁有充分的休息跟優質的睡眠,,好好善待自己的身體,身體也會給您更好的回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