勇源專欄

2016-11-16 音樂療一療

文/ 吳佳純 治療師

  您是否有在無意間聆聽到一段旋律而感到內心放鬆,或是透過歌曲而安撫悲傷情緒的經驗呢?確實,這些聲音、曲調、旋律所組成的音樂真的具有不容小覷的功效。有研究指出,音樂可以刺激視丘,進而影響人的情緒,且增加腦波,達到平靜、放鬆的心理狀態。聖經中也有記載大衛王曾透過彈奏樂器來緩和掃羅王煩悶的心情。
 
  在台灣,「音樂治療」一詞並不陌生,臨床上也常用於術後止痛、改善產婦生產的壓力、緩解重鬱症患者之焦慮,亦可增加免疫力。另外,音樂治療也廣泛使用在兒童及老年人,針對早產兒及身心障礙兒童可以增加安適感,並提升注意力及認知功能;而對於老年人則可減緩老年憂鬱並減少失智老人的躁動行為。施以諾博士表示,就廣義而言,任何「可以促進身心健康的音樂活動」,都可以說是廣義的音樂治療。
 
  那麼,一般人該如何選擇適合自己的音樂呢?其實音樂的介入跟疾病本身沒有太大的關係,重點在於「人」,人對不同音樂的喜好程度也會影響其是否適合這類型的音樂。再來就是族群,較年長的人未必喜歡聽時下最流行的嘻哈搖滾樂,可能較能接受台、日語老歌,當這些音樂聆聽在不同背景、文化的人們耳裡,就會有不同的療效。
 
  對於不同類型的音樂,另有研究指出,調性屬大調且節奏緩和(快慢約為心跳速率)、旋律重複性高的音樂最能幫助放鬆及入睡。若是具有歌詞的音樂,建議多正向詞彙以引導人們的想法,例如一些詩歌《恩典之路》、《有一天》,流行樂如楊丞琳的《慶祝》等,都是很好的選擇。
 
  音樂治療固然是常用的一種介入方式,但不可以取代正式療程(如:藥物、復健),若有疾病還是需經由正式的治療,亦可搭配音樂輔助以減緩治療中產生的不適感。音樂治療所呈現的面向多元,不僅限於一種形式,有聆聽、演奏、歌唱及音樂團體活動等,變化多元且不具侵入性和極少副作用,只要符合每人的需求就是適合的音樂。
 
  綜合上述所論,音樂不僅可以促進身心健康,也可以增進生活品質,當您感到憂慮、煩悶時,不妨來一首喜歡的歌,為自己擬訂一份屬於自己的音樂處方籤吧!